分享

首页 > 专题 > 正文
VOL01
“丑陋”的酒桌文化
老必    2017-01-23 18:29:53

新年将至,所有人都沐浴在行将全家团聚、万象更新的祥和气氛里。不用说孩子,哪怕是久经沧桑的成年人,心里可能也会多些柔软的期许吧。但是,悲剧总是冷酷的,会在你放松警惕的任何时候不期而至。最近,连续发生了两例酒桌上的悲剧,一例是江苏某高校的学生,刚被推荐读博,在参加了导师组织的聚会后,因为饮酒过量而死;另一例则是黑龙江一农场副场长,上任首日喝酒死亡,8人被处理。

乐极生悲,令人扼腕。但牺牲在酒桌上的英雄并不鲜见。哪怕国家出台了酒驾入刑的政策,哪怕国家对公务员工作时间饮酒出台了具体的限制规定,也阻止不了“壮士”们前赴后继,为什么?因为背后是中国悠久的酒文化,以及人情文化。

何以解忧?惟有杜康。白日纵歌,亦须纵酒。在中国,酒古来是君子之雅好。因此有刘伶醉酒于浊世,李白斗酒诗百篇,武松酒后打虎的佳话或故事。但一来古代之酒多为发酵之酒,据称略类当下之米酒;二来古之君子,无论持螯把酒赏菊,抑或对饮成三人,喝的是自在和性情。今人得其形失其神,喝的是交情,拼的是胆量,喝酒是任务。功利之下,买椟还珠,出现的是“能喝三两喝五两,这个同志能培养”、“为了革命伤了胃”,将喝酒粗俗化了。粗鄙,本是这个时代的疾病。

大凡喝多,无非以下几种情形。

一是性嗜杯中物。无酒不欢,一日两三餐,哪怕佐以花生米,也要喝它两三两;或者如目前冷冬天气,静极思动,拎一瓶白酒,邀两三好友,治四五菜肴,兴尽而眠。此种最接近古君子之风,客观上也是小康社会物质丰富的标志之一,无可厚非。但若逢喝必醉;或如在下的某位友人,明知自己肝硬化,却宣称毋宁死、不戒酒,便是酒虫上身,已转糊涂了。

二是风气与场面。一些地区或某些场合,无酒不成席,不把客人灌醉,便是主人失职,脸上无光;而对客人,醉的程度变成了主客感情的衡量计。于是实心眼的客人,只能硬着头皮,超自己之酒力,交主人之欢心;机变者则发展出使用逃酒、换酒、装醉、逃席等“技能”。事实上,许多朋友谈到某些地区的饮酒文化,可谓谈“酒”色变。这种风气,本为陋习,对地区形象的影响,亦为负面。

第三种最难,那就是陪领导和客户喝酒。生意场或官场,就是战场。战场的“惨烈”,直观地体现在酒席桌上。领导交待喝酒,就是无声的考验和命令。生意的成败,可能就系于小小酒杯。这是中国式的关系学。比如,你是地方负责招商的领导,大家喝得面红耳赤之际,投资方说,你每喝一杯投资增加一千万,这时,你是喝也不喝?有些地区把喝酒猝死定为工伤,实在是有原因的。

其实,除了少量酒虫之外,大部分人喝多未必是心甘情愿。但酒场文化、人情世故面前,大多数人只能选择“屈服”。中国人原是惯于忍受的,面对利害关系或虚幻的情面,伤害自己的身体,是不是选择的选择,否则就是“夹生”。如果我们冷静观看一场面红耳赤之际的闹酒,其实无非是不良大环境下的“囚徒博弈”。

那如何破?一是要靠政策的推动。比如前述的相关法律或法规,已经使闹酒之风有所遏制;二是要靠文明的发展。我们看到,越是遵循市场或法律规范的地方,酒场文化越不风行;三是要靠个人的自律。事实上,越来越多的人,开始对闹酒说“不”了。

春节将至,亲朋好友同事,免不了要喝酒。重要的是适可而止,学会说“不”。把拒绝酒场的时间,用在多陪陪自己的父母妻儿,这是当下之“雅”。

版权说明:

以上稿件为“必要商城”独家所有,未经本商城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

阅读:43002

发表

0条评论
下拉加载更多
更多原创文章 查看全部 >